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可发生置换反应 |
B.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Q>Z>X>Y |
C.元素X与Y可以形成5种以上的化合物 |
D.元素Z、W、Q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和强碱溶液反应 |
将4 mol A和2 mol B放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g) 2C(g) ΔH<0。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c(A)︰c(B)︰c(C)=2︰1︰2时,该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则A的转化率降低
C.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只升高温度,则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D.4 s内,v(B)=0.075 mol/(L ·s)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 B.10% | C.15% | D.20% |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制取金属钾:Na(l)+ KCl(l)![]() |
B.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
C.在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
D.对于2HI(g)![]() |
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O5(g)=4NO2(g)+O2(g);ΔH>0 |
B.2CO(g)=2C(s)+O2(g);ΔH>0 |
C.(NH4)2CO3(s)=NH4HCO3(s)+NH3(g);ΔH>0 |
D.2H2(g)+O2(g)=2H2O(l);ΔH<0 |
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kJ | B.557kJ | C.436kJ | D.188k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