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
|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没有形成国内市场 | B.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
| 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
|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
| C.1956年~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 |
我国“一五”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
|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
| 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 | 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
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 C.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