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快车。
————————
在北京北郊的一座寺庙里,悬挂着世界闻名的永乐大钟。它是我国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一口青铜大钟。
永乐大钟真不愧为“钟王”。它通体高6.15米,直径为3.3米,重达46.5吨.更为奇怪的是,大钟内外铸满用楷书书写的100多部经文,共有227000多个字。如果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是北京的故宫,最大的祭坛是北京的天坛,那么世界上铭文最多的大钟就是永乐大钟了。
永乐大钟铸成到今天,已经有600年了。它不但外形丝毫不变铭文清新遒劲,而且钟声音亮之大,音色之美,都令人叫绝。钟声可以传道四五十千米以外,能分出1、3、5、1等几个音阶,余音飘渺能持续一分多钟。现在,每逢春节,便敲响永乐大钟。那雄浑而又深沉的声音,宣告着新春的      到来。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从哪些地方看出永乐大钟不愧为“钟王”?
                                    
(3)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4)给下列词语注音。
遒劲( )飘渺(   )   祭坛(   ) 铸造(  )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加油站
(一)我们先来看一看孔座。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屈宇之一,最初是由孔子的住处改建而成的。汉代以后,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孔庙不断地进行扩建和重修。现在,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从规模上看,相当壮观,令中外游客惊讶不已。
1.用“”画中文中的数词。
2.从这些数词,你看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
(二)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建于宋代,明代扩建,清代又进行了重修。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 拫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 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一组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国内外少见的艺术瑰宝。
1.用“”画出文中的数量词。
2.仔细谈谈,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请从这段话中找出关键词语。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风雨中的万寿菊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一丝风也没有。乌云压得很低,似乎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多尔先生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妇人转(zhuǎn zhuàn)身,怒喝(hè hē)—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人发大财呢。”多尔先生正思索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向他讨钱。这个乞丐不管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你,祝你好运!”小男孩说道。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走进一家鲜花店。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买点什么?”卖花小姐问。“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牧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多尔先生上了火车,他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得单薄(báo bó)。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
2.比一比,再组词。
瞥()慢( )庞()模()滩()
弊()漫()宠()摸()摊()
3.认真读文章,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烂()紧跟()居然()
4.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端详:
虔诚:
信步:
5.文中“”画出的句子用的修辞手法。它让你感到。
6.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这个公墓里埋葬着谁?小男孩要去干什么?
(2)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为什么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认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加油站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地飞翔与驰騁,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拥有如此半富的书法瑰宝呢?
1. 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请将这个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
3.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其中所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鼓作气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鈞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到了长勺,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先声夺人,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鲁庄公正准备出兵迎战,谁知被主动请战、陪同而来的曹刿(guì)劝住了,说:“大王,时机未到,等会儿再说。”齐军见鲁军毫无动静,不出来应战,便再一次擂响战鼓,摇旗呐喊起来。
鲁庄公又想应战,但曹刿仍然要他按兵不动。齐军见鲁军还不出阵,便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挑战。但曹刿还是叫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
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曱,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后,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才能出击?”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靠勇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敲第三遍鼓时,勇气已经快没有了。这时我军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得胜利啦!”
1.比一比,再组词。
第( )摩( )歇( )减()
弟( )磨( )喝( )喊()
2.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摩(mó mō)拳擦掌挑(tiāo tiǎo)战
溃(guì kuì)逃旺盛(shèng chéng)
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 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
(2) 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3)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4) 形容战斗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一鼓作气”的意思,并说说生活中,你曾一鼓作气去完成过哪一件事?

阅读加油站
(一)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
2.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人:
2.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