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出台表明
A.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 B.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 | D.中国已经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
A.经世致用思想 | B.君主批判思想 |
C.自由平等思想 | D.工商皆本思想 |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②孟子③黄宗羲④李贽(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 B.法律是由人民决定的 |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 D.实行君主立宪制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的“良知”内涵是()
A.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 B.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
C.努力去掉人欲,做到知行合一 | D.进学则在致知,明白道德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