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
|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
|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
|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过程 |
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欧洲的联合从以经济为主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 A.欧共体成立 | B.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作 |
| C.欧盟成立 | D.欧元正式使用 |
苏联农民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可以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柴啊!”伊万气坏了,抓起鱼扔进河里
那鱼刚进水,就探出身体,高举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了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片面发展重工业政策 |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C.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国决定开发西部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
|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上述认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接受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 D.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