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矛盾中发展——19世纪50年代,当伦敦世博会向世人宣布: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但与此同时,已有人在解剖其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其死刑了。“解剖其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 A.直接指导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B.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
|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
某同学整理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的表格,在相同点的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相同点 |
两国君主立宪政体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是国家元首,都是世袭制。 |
| 不同点 |
英国君主统而不治;德国君主掌握多项国家大权,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
| 英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对议会负责;德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
|
| 英国议会拥有限制王权等多项大权;德国议会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 |
A.在工业革命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建立的
B.在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时建立起来
C.导致国内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盛行
D.符合本国国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 A.扩大民主权利 |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
|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丙说 | B.甲说、乙说 | C.甲说、丁说 | D.乙说、丙说 |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朝代 |
县 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 秦朝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 汉代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B.西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C.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都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