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丙说 | B.甲说、乙说 | C.甲说、丁说 | D.乙说、丙说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 B.民族主义 |
C.天赋人权说 | D.三权分立学说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 |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屋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①反映出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
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A.对上帝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 |
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 |
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 |
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 |
苏格拉底的学说同智者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
A.主张以“人”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B.认为价值标准完全取决于他人的需要 |
C.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 |
D.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