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
C.政府对民间言论包容程度有所提高 |
D.《大公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
2014年11月5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宣言再次重申,消除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贸易保护和限制措施。下列不能为该规定提供政策支持的是
A.《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 B.《汉城宣言》 |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D.《罗马条约》 |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 |
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 |
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 |
D.整顿财政金融,重建公信 |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 |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