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 B.地形 |
C.耕地 | D.聚落 |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距城镇过远 | B.线路过长 |
C.易受洪水威胁 | D.工程量过大 |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 B.沙漠分布 |
C.河流分布 | D.绿洲分布 |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桶,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6~8题。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人 | B.10000人 |
C.6000人 | D.4500人 |
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 B.山东—气候资源 |
C.黑龙江—矿产资源 | D.内蒙古—水资源 |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3~5题。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A.10、11 | B.11、12 | C.11、10 | D.12、10 |
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 B.4、5、8 | C.7、9、10 | D.6、11、12 |
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 | B.北美洲 | C.大洋洲 | D.非洲 |
该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 | 乙城市圈70年代 | B. | 乙城市圈80年代 |
C. | 甲城市圈90年代 | D. | 丙城市圈90年代 |
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 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
B. | 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
C. | 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
D. | 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0题。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读图回答28~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主要位于青藏高原 | B.该地河流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
C.弱水的流向主要是由北向南 | D.该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
对该区域自然条件评价正确的是()
①光照弱;
②水资源丰富;
③草场资源丰富;
④生态环境恶劣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