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上三个重要城市的经济数据
指标 |
西安 |
兰州 |
乌鲁木齐 |
2011年末总人口(万人) |
791.8 |
323.3 |
249.4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
173.1 |
44.6 |
22.1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
1697 |
745 |
759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
1994 |
775 |
909 |
货物运输量(百万吨) |
392 |
89 |
165 |
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125.8 |
18.8 |
90.3 |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
68.5 |
29.3 |
13.1 |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
2866 |
422 |
249 |
材料三:201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规划建设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彰显历史文明、统筹科技资源的生态田园新城。
(1)据材料一,西安的气候类型为 。安康的降雨量较西安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引汉济渭”可能会使汉江下游的径流量 ,据材料一可推测出其工程难度主要在于 。
(3)在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泾渭分明”,泾渭两河的清浊比较在历史与现状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根据材料一,试推断,历史上泾河的含沙量较渭河 ,而目前渭河含沙量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
(4)近年,西安建立了“国际港务区”,实施综合保税制度,运营国际货运列车,力图重新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根据材料二,试分析西安发展物流业的优势条件。
(5)“西咸新区”的建设对西安城市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根据材料三,试为“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12示意某国地形,图中甲区域为1000米等高线环绕地区;该国生产的藏红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图13为该国7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12图13
(1)说出图12中甲地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两方面分析其成因。
(2)从地形和气候方面推测藏红花生长的适宜环境。
(3)描述该国7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艘满载牛肉的轮船于当地时间2011年6月8日13时,由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58°40'W)启航,沿图11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英国伦敦港的时间为当地时间6月20日10时。
图11
(1)计算该轮船自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用时间,并指出航行期间日出时刻的变化情况。
(2)简述航线①段附近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3)与阿根廷拉沃拉耶相比,英国伦敦的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
(4)英国乳畜业发达,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发达,而英国却从阿根廷大量进口牛肉。分析其原因。
(5)进入20世纪,伦敦开始出现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简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引发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麦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0)。
图10
材料二丹麦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314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在丹麦,距离日德兰半岛东岸15千米的海中央,座落着一个平均海拔不到30米、树木葱茏但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岛——萨姆索岛。该岛根本上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并且能源基本上来自可再生能源:11座岸上风力涡轮机和10座海上风力涡轮机日复一日地转动,满足岛上4000名居民的电力需求。萨姆索岛早已实现“碳中和”(指通过各种方式中和抵消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
(1)简要说明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并说明酸雨会带来哪些危害。
(3)简述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条件。
(4)丹麦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分析其形成原因。
下图是“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和。(填字母)
(2)该地区,背斜处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向斜在地貌上是__ 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3)A处的地层与两侧地层之间的相对运动,A是(上升或下降);若在
C处钻井,最有可能找到(油气、地下水)。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填字母)
(3)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4)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5)下列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选择题)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