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
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 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 |
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 D.形成了僵硬的体制和集中的模式 |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各国都采取了一些体现经济民族主义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中最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C.以工代赈扭转危局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改变了经营方式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修筑铁路 | B.创办报刊 | C.放映电影 | D.开通电话 |
荣氏兄弟与友人1902年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起家……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面棉纱大王”。据材料分析,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 D.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