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
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 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 |
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 |
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反映了士子在参加完科考获取功名后的心情。据此判断这位士子参加的是
A.贡试 | B.乡试 | C.会试 | D.殿试 |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
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
按照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惯例,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可以
①请国王重新任命②集体辞职,宣布下台
③宣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④重新选举首相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是历史的必然 |
B.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
C.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
D.《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当选后应宣誓。第一位宣誓者
①开始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②无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④是首位共和党执政的美国总统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