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王符列传》记载:“京师贵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边远下土,亦竞相放效。夫檽樟豫章,所出殊远,伐之高山,引之穷谷,入海乘淮,逆河溯洛,工匠雕刻,连累日月,会众而后动,多牛而后致,重且千斤,功将万夫,而东至乐浪,西达敦煌,费力伤农于万里之地。”这与下列哪一思想家的主张截然相反
| A.老子 | B.孟子 | C.韩非子 | D.墨子 |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 A.梭伦改革前 | B.梭伦改革时期 |
|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A.全体国民 | B.全体成年国民 |
| C.所有的成年男子 |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B.在地方设转运使 |
| C.设三司管理财政 | D.派文臣任知州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