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
⑴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
⑵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⑶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塑料 |
距离/m |
10.2 |
12.4 |
8.6 |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2)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3)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
中准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的三次实验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______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甲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是: .
小刚为了测量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侧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g.
(2)在量筒中注入15mL水,系上细线后将矿石放入量筒,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cm3.
(3)根据以上数据算得矿石的密度为kg/m3.
(4)假如细线的体积不能忽略,所测矿石的密度比真实值(大/小).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
(3)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和同学在打扫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个灯泡,灯泡上标明额定电压为4V,额定功率看不清楚.小明很想知道它的额定功率,刚好桌上还有电阻箱、电流表、开关、12V的稳压电源各一个,小明用它们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电阻箱,小明测出了电流表示数随电阻箱阻值变化的几组值,并将其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1)当电流为0.5A时,电阻箱两端的电压是V,灯泡的电阻为Ω.
(2)根据表中数据,请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小明的同学发现小明记录的数据中有一个电流值有错误,这个错误数据是A.
(4)小明的同学认为利用图示器材还能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A.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
C.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D.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