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形的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说明
A.部分同整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
B.一般说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C.一般说来,整体功能总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
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
下列选项中关于联系的正确理解是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
B.有的事物与它事物有联系,有的则不然 |
C.人们可以割裂事物的联系 |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
有这样一首唐诗:“桑条无叶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所描绘出面对干旱的天气,有两种反映,这种反映上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B.朱门富认为农民太愚昧,所以产生不同的反映 |
C.这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而带来的不同认识 |
D.这两种反映都有一定道理 |
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出现的反映 |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
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观念 |
古希拉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