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被调查者中70.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材料二:2014年7月18日,环境保护部等6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影响。
辨题: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9分)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好分配领域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及调整情况。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先阐述原理,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当前,中学生带手机入校园,使用手机现象较为常见,这也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据最新发布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上网快速便利,但一些手机色情网站,散布淫秽信息,严重危害社会道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亟需整治的社会问题。
人们对中学生是否该使用手机的观点也不一:使用手机可以方便和家长、同学的联系,中学生也有消费的自由;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发短信、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中学生不应该使用手机。
(1)结合上述观点,运用矛盾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认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构建绿色、健康的手机网络环境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请运用创造价值、追求理想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2009年7月6日,新疆雏吾尔族自治区主席发表电视讲话指出,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的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的时期,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因此,各民族包括新疆各族人民要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各民族大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包括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100多万各族群众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
分析材料是怎样体现联系的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