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温州一直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这一目标,着力推进政府转型,建设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社会转型,建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以优化环境来实现发展大转型和民生大改善。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关键举措,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以企业转型提升促进环境改善。要把加快城市转型作为根本途径,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着力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为改善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当前,环境问题是温州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群众意见最大的民生问题。只有把环境优化好,才能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各级各部门政府要紧紧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目标,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中心工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材料三: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建立一套长效而管用的机制。要牢固确立“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理念,不搞“下不为例”,铁面执法、铁心减排、铁腕治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污染企业,依法取缔严重污染企业。要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加强环保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履行好环保责任。要建立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强化舆论监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上述做法体现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中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温州市政府全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一、三,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温州市政府应如何建设幸福城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材料二:中国环保行动

2007年6月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指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2007年10月
针对中国环境的现实状况,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十七大报告,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
2008年10月
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时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2009年11月
中国政府宣布201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o~45%的目标
2009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0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 880万亩
2010年11月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指出尽管目前谈判进展缓慢,中国依然坚持原先承诺。“十二五”期间,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森林面积等,都将成为约束性指标。

(1)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谈对推进低碳生活的建议。
(2)试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材料二体现的哲学道理。

广东是经济大省,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为此,省政府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干部们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干部甲:协调发展首先要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因此,协调发展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命题。干部乙:当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政府要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干部丙:我省省情复杂,各个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来衡量协调发展的实际成果,要充分考虑各地所面对的各种主客观条件。
(1)结合《 政治生活》 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广东省政府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因
(2)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几位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注:我国单位GDP所消耗能源是日本的5.1倍,美国的3.7倍,经济增长6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二: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目前,我国能耗的70%为工业能耗,能源消费的69.5%为煤炭消费,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燃烧煤排放的。政府正致力于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2009年11月26日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材料三:打造低碳生活,精髓在于全民参与,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如某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2012》。该片讲述的是因全球变暖等原因而引发的末世浩劫的故事:通过描述城市遭受的虚拟浩劫,使人震撼、让人警醒,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在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上政府应扮演的角色的认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请你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当基尼系数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5左右,无疑已超过了国际惯例的警戒线。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十二五规划强调的“四个更加注重”。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规划追求的目标。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对矛盾,我们既不能因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也不能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旨在“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在年内出台以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
( 1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靠财政,据此回答我国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有何作用?
( 2 ) “国富”到“民富”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正义。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头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3)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而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