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
| B.向Na2CO3溶液中滴加HCl溶液,立即有气体产生CO32-+2H+===H2O+CO2↑ |
|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
| D.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
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O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 |
| 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2- 3浓度的2倍 |
| 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
|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
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
|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
|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
|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 |
已知下表均为烷烃分子的化学式,且它们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 1 |
2 |
3 |
4 |
5 |
6 |
… |
| CH4 |
C2H6 |
C5H12 |
C8H18 |
C17H36 |
… |
… |
则第6项烷烃分子的化学式
A.C16H34 B.C22H46 C.C26H54 D.C27H56
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 A |
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
| B |
将0.1 mol·L-1氨水稀释成0.01 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 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 C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 >HCO3 - |
| D |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A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B与E同主族,且E的原子序数是B的两倍,C、D是金属,它们的氢氧化物均难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稳定性:A2B>A2E
B.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得C和D的单质
C.简单离子的半径:C>D>E>B
D.单质D可用于冶炼某些难熔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