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小明接好如图甲所示的部分电路.在电路中还有两根导线还没连好,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时电阻最大).
开关试触时,若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其故障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A/B)移动.
(4)小明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及现象填入表中,可得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5)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得到的结论应是同一规格的小灯泡发光亮度与 (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有关.
(6)实验结束后,他与同学们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①小红同学认为该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则认为必须把灯泡换成定值电阻才行,大家通过讨论肯定了 的说法.
②小强发现电压表损坏了,老师告诉他已经没有电压表可换了,而给了他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小强重新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在不改变该电路连接的情况下,也能正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正确连接电路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
A.闭合开关S、S1与a相接,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I1= ;
B.保持 ,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
C.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 .(用已知和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四川省宜宾市2015年中考科学】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4)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次数 |
1 |
2 |
3 |
材料 |
玻璃 |
玻璃 |
水晶 |
凸起程度 |
较小 |
较大 |
较大 |
焦距/cm |
8.0 |
4.0 |
【辽宁省大连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根据人眼视物的原理。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与凸透镜的材料和口径有关。他自制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2)实验中,“水凸透镜”的厚度变化不宜过大,且厚度无法测量,可以通过注射器内水的体积间接反映“水凸透镜”的厚度。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中,调整好“水凸透镜”的厚度,使平行光源发出平行光,移动光屏找到焦点,测量出“水凸透镜”的焦距。请具体说明移动光屏找到焦点的实验操作: 。
【贵州省遵义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
(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 cm。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进行对比。
(3)在图丙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其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
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
(4)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1-38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