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将某区域的水系、土地利用、地形、土壤图层叠加,可以进行( )
A.商业分布和规划 | B.评价交通网的合理性 |
C.耕地分类和规划 |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如果需要规划当地的工矿企业,则还需要添加的图层是( )
①交通线 ②矿产地 ③居民点 ④学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如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1.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农业用地向牧业用地转变
B.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牧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河流域地区的洪涝灾害
3. 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资料:降水变率是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
图4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 1083mm 、986mm、679mm、642mm。读资料和图回答题。
1.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
D.相对变率c城市大于a城市
2.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读“我国沿30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后回答1-3题。
1.图中A、B、C三地对应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2.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地势②年太阳辐射量③7月均温 B.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D.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3. B、C两地相比较,在图中②曲线B处出现低值的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图11为某市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29~30题。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 B.环境因素 | C.工业联系 | D.交通运输 |
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最小化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③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④⑤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读后回答27~28题。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人均GDP增速也比徐州快 |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
关于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合理之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