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镌刻着“ ”“ ”八字。宝钗的金锁,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字吉谶:“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
(2)贾元春游幸大观园后,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于是宝钗住了( ),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宝玉住了怡红院,探春住了秋爽斋。
(3)黛玉因昨夜在怡红院被拒,内心悲郁,可巧那一天正是饯花之期,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残花落瓣去花冢上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已:哭吟( )
(4)贾府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张道士的贺礼中有一只麒麟,因( )有此物,宝玉便留心收藏。
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二选一)
(1)简述“鸣凤之死”的主要情节。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母女重逢的经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一)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
|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
|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
|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
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
简答题。(任选一题)
(1)根据《三国演义》原著故事情节,请简述吕布“白门殒命”的故事。
(2)阅读下面《子夜》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有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我知道现在这时代,青年人中间很有些能干的人,可惜我事情忙,不能够常常和青年人谈话----现在请你先回厂去,告诉工人们,我一定设法使她们满意的。----有什么事,你随时来和我商量!”
这个“很有些能干”的年轻人是谁?吴荪甫起用他来对付工人罢工,工潮又是如何平息的?
答选第()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 100字左右)
(1)请简述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2)请简述晴雯之死的主要情节。
答: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