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中学教材中,有以下化学实验:
A.溴乙烷的水解
B.浓硫酸跟乙醇反应制乙烯
C.乙醛还原新制的氢氧化铜
D.乙酸乙酯的制取
E.石油的蒸馏
F.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G.乙酸乙酯的水解。
对以上实验,按下列各操作的要求,用字母A、B、C、——完成以下填空:(多填扣分)
(1)需用水浴加热的是 ;
(2)实验装置不需要检查气密性的是 ;
(3)为防止液体暴沸,常需加少量碎瓷片的是 ;
(4)需用温度计的是 。
S2Cl2是工业上常用的硫化剂,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有2种:已知在S2Cl2中硫元素显+1价,电子式:
,它不稳定,在水中易发生歧化反应 (一部分硫元素价态升高,一部分降低)。反应涉及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如下: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备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中盐酸通常采用36.5%的浓溶液,不用稀盐酸的理由是
(3)D中冷凝管起到导气和冷凝回流双重作用。这种冷却装置可应用于下列高中化学中实验。
A.石油分馏 | B.制备乙烯 | C.制取乙酸乙酯 | D.制取溴苯 |
(4)B装置中盛放的是,反应结束后从锥形瓶内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方法是,D中采用热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5)A装置仪器装配时,整套装置装配完毕后,应先进行,再添加试剂。实验完毕,拆除装置时,应先将E中长导管移开液面,目的是
(6)实验过程中,若缺少C装置,则发现产品浑蚀不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实验完毕,当把剩余浓盐酸倒人E烧杯中与吸收了尾气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发现有少量黄绿色刺激性气体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Ⅰ.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
(2)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取一定量配成样液,并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其离子方程式是。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氨气与CuO反应,研究氨气的性质并测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任意填一种)。
(2)实验中,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全部转化为红色固体(已知Cu2O也为红色固体),量气管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前称取黑色CuO 80g,实验后得到红色固体质量为68g。则红色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3)F中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向上或向下移动右管,使得左右两边液面相平,若无此操作,而F中左边液面低于右边液面,会导致读取的气体体积(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要想测得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实验中应至少测量或读取哪些数据(填序号)。
a.B装置实验前后质量差mg; b.F装置实验前后液面差VL
c.D装置实验前后质量差mg; d.E装置实验前后质量差mg;
(5)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某同学欲探究食品添加剂铵明矾NH4Al(SO4)2·12H2O高温分解的情况。
(1)预测产物:下列关于气体产物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A.NH3、N2、SO2、H2O B.NH3、SO3、H2O
C.NH3、SO2、H2O D.NH3、N2、SO3、SO2、H2O
(2)定性检验:取一定量铵明矾,设计下列实验探究产物。
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后,首先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
②夹住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实验过程中,装置A和导管中未见红棕色气体;试管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在支口处可检验到NH3,方法是;在装置A与B之间的T型导管中出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任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③分析得出装置A试管中残留的白色固体是两性氧化物,写出它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④为了防止倒吸,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填字母序号),然后熄灭酒精喷灯。
A.取出烧杯中的导管 B.打开止水夹K1 C.关闭止水夹K2
(3)分析和结论:实验证明气体产物是(1)D中的5种气体。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N2和SO2的体积比是定值,V(N2):V(SO2)=。
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I.Cu与浓HN0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较大引起的。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
(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进行实验2: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结果证实假设成立。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 =HNO3+HNO2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iii.NO—2能与Cu2+反应:Cu2+(蓝色)+4 NO2-Cu(NO2)42-(绿色)
据此,丙进一步假设:
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
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2—4使溶液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①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l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
某课外小组学生对Cl2与FeBr2溶液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
现象 |
取0.1 mol/L的FeBr2溶液10 mL,测溶液的pH |
pH试纸变红(约为4) |
![]() |
ⅰ.开始通入100 mL(折合标准状况),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黄; ⅱ.稍后,继续通入Cl2,溶液黄色加深,变为棕黄色; iii.稍后,溶液由棕黄色变浅,最终变为黄色 |
(1)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2)pH≈4的原因是(用化学用语表示)。
(3)现象i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黄。某学生猜测可能原因:①Cl2将Fe2+氧化为Fe3+,使溶液呈黄色;②Cl2将Br-氧化为Br2,使溶液呈黄色。证明原因①的实验方案是;证明原因②的实验方案是。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棕黄色。部分学生猜测①:可能是Cl2先将Fe2+氧化生成Fe3+,Cl2又继续氧化Br-生成Br2。部分学生猜测②:可能是Cl2先将Fe2+氧化生成Fe3+,Fe3+将Br-氧化生成Br2。某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表格: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取2 mL FeCl2溶液,滴加少量氯水、2滴KSCN溶液,振荡 |
Cl2的氧化性强于Fe3+ |
|
b |
取2 mL FeCl3溶液,滴加少量溴化钠溶液和少量CCl4,振荡 |
CCl4层没有明显变化 |
|
c |
CCl4层由无色变为橙黄色 |
Cl2的氧化性强于Br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