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
| B.乙点位于30°N附近 |
| C.①是冷性气流 |
| D.②时盛行西南风 |
读图,回答各题。

20世纪60年代后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③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 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 ④近三十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属于北半球的反气旋及其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的是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
B.道路 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
C.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地址宜远离河 谷地带 |
| D.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以直线走向为主 |
建国后,我国在西藏地区首先发展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直到本世纪才修建青藏铁路的原因是
| A.西藏人口少,不需要运量大的铁路 | B.公路比铁路造价低,建造难度小 |
| C.公路比铁路灵活,可以“从门到门” | D.公路比铁路运量大,效率高 |
读下表,回答各题。
中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
| 项目 |
甲 |
乙 |
| 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
70 |
20 |
| 生产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
540 |
1750 |
| 农田灌溉用水量(立方米/亩·年) |
446 |
1352 |
|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
570 |
4000 |
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是
| A.甲地水资源短缺 | B.乙地水资源丰富 |
| C.甲地水资源利用率低 | D.乙地生产用水量高 |
乙省(自治区)应该
| A.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 | B.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 C.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D.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 |
全球气候变暖使淡水资源越来越少,在野外淡水更为紧缺,下列获取纯净饮用水的方法和应用的地理原理连线正确的是

| A.①—水汽蒸发 | B.②—水汽凝结 |
| C.③—生物循环 | D.④—地质循环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各题。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地区通常
| A.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 | B.相对高度大而绝对高度小 |
| C.纬度低,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 | D.纬度高,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 |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B.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地域分异 |
| C.由赤道向两极的 地域分异 | D.垂直地域的分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