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有关罗马皇帝哈德良的插曲。为了要举行祭祀仪式,哈德良走在前往神殿的路上。途中被一个女人拦住,这个女人说要向皇帝请愿,哈德良回答说:“现在没有时间。”抬脚准备继续前行。那个女人于是对着他的背影喊了起来:“既然这样,你没有权力统治我们!”听到此言后,哈德良转身回到女人身边,听取了她的陈述。这段插曲说明了
A.罗马帝国妇女政治地位崇高 | B.罗马帝国的主权属于所有公民 |
C.罗马皇帝哈德良十分贤明 | D.罗马帝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下列说法中,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
C.“人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
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 |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真理”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 B.墨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黄宗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