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
|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
|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
| D.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 A.《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 | B.《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
| C.《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
|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童视 |
|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
|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
|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 A.经典力学 | B.进化论 | C.电磁学理论 | D.量子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