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活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德观点的是
| A.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 |
| B.全球化即现代化 |
| C.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
| D.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的“知书达理”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
| C.“认识你自己” |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奉行多边主义 |
|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
| 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
| 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
网文《简约世界现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丘吉尔说“铁幕盖地虎”;杜鲁门说“美国镇河妖”;马歇尔说“防共用钱砸”;叶利钦说“散了吧,散了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②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揭开了“冷战”序幕
③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④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不复存在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印尼总统苏哈托在某一会议的开幕词中热情洋溢地指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亚非两洲各国人民的领袖……聚集一堂讨论和商议共同有关的事项,这是世界历史上新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会议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该次会议 |
| B.此次会议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
|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
| D.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