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两部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内阁(政府)要对国家元首负责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③ | D.②④ |
《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 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
| 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 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 |
《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要求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
|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
| 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
|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
|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
|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