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④① | B.④③①②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②③ |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 010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U/o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010”。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获取 |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
张謇在《致袁世凯函》中指出,当时中国“潮流万派,毕趋共和”。据此判断,该信函书写于()
A.1894年 | B.1898年 | C.1905年 | D.1911年 |
文化名人胡适称:“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张之洞的《劝学篇》 |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 D.严复的《天演论》 |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