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它们包括( )
①对法西斯恐怖势力绝不能姑息养奸
②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共处
③团结对敌是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④世界大战是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 A.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
|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
| 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作者揭示了()
| A.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
| B.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 |
| C.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
| D.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 |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
|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
|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
|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
|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
|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
|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
|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 B.反对官员的贪腐 |
| C.重视商品生产 |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