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①,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③子低山雨重,栟榈④叶战⑤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 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 蓬莱宫⑥在海中央。
【注释】①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而称柳湖。莲花寺:孤山寺。②桡(ráo):小船。③卢橘:枇杷。④栟榈(bīng lǘ):棕榈⑤战:颤动。⑥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又有蓬莱阁,语带双关。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意为“波光漪涟的柳湖上,映出了松岛、莲花寺;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 |
B.第三、四句中,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棕榈树高叶大的喜悦之情;一个“凉”字,透出了诗人多少快感!。 |
C.第六句中“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 |
D.七、八两句落笔到“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的题旨,不着痕迹,增加了孤山寺的诗情画意。 |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本身就可形成一幅很美妙的画,极易引起人的悠悠遐想。 |
B.一、二两句类似于“先是全景,然后镜头推近,最终定格两个分镜头”的现代电影摄影手法,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 |
C.结构上,这首诗前两句点题并勾勒,中间四句分写大小远近各个场景,结尾点明“海中央所见”,并总托收结。构思新颖,耐人寻味。 |
D.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表达出诗人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喜悦之情。 |
梦至苍溪
(宋)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1)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 。
(2)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① ;② 。
古诗文阅读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通读全诗,在你面前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完成下列各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不消残酒”的“浓睡”是 之意,用在这里不但新颖,而且很贴切。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感情。
B.本词通过主仆对话,表现了女主人娴雅聪慧、侍女率直粗心的特点。
C.这首词语言通俗,全篇没用一个典故,而是用口头语写心中事,明白易懂。
D.“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繁茂、叶儿凋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