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 (节选自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师 道 尚 存 故 其 学 者 各 守 其 经 以 自 用 是 以 汉 之 政 理 文 章 与 其 当 时 之 事 后 世 莫 及 者 其 所 从 来 深 矣 后 世 师 法 渐 坏 而 今 世 无 师。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民者,在上所以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众贵之者,()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晁错《论贵粟疏》节选)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者,在上所以之牧:管理
B.盗贼有所劝:说服
C.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交通:结交
D.粟有所渫:流通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众贵之者,()上用之故也。

A.且然而以 B.夫于是其
C.夫然而以 D.且而乃

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作者文中提出的“贵粟之道”的一组是( )
①薄赋敛,广畜积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④使民以粟为赏罚
⑤贱商人,尊农夫

A.①⑤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告诫统治者要做到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否则人民就不能生活安定,国家也将充满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
B.作者指出,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而要想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当下关键的是要严格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作者尖锐地指出,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是农民生活极度艰辛困苦,而商人们则牟取大量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国家富强稳定,是不可能的。
D.文中提出如果能从国家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货物来供政府使用,那么百姓担负的赋税就可减轻 ,也可以让国家得到实惠。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
(2)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3)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之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
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普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解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活全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宿卫臣:皇上的侍卫人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设欲知马贾:价钱。
B.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事情:事情的真相。
C.京兆尹赵君两卿谢:告诉。
D.长安少年数人穷里空舍谋共劫人会:适逢。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项是()
①广汉为人强力②尤善为钩钜以得事情
③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④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⑤有顷,广汉将吏到家⑥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赵广汉为人强力,精于吏职,善于侦破各种复杂案件;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
B.赵广汉为官,重视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执法时恩威并重;既取悦于朝廷又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
C.赵广汉勤于政务,重调查善比较,明察暗访,执法一丝不苟又善于以情理攻心,可谓精于吏职。
D.赵广汉勤劳清廉,除刁民,惩贪官,雷厉风行;执法时晓之以理,提倡儒家仁爱之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8分 )
(1)解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2)广汉跪谢曰:“幸活全郎,甚厚!”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二柄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己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①、田常②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节选自《韩非子·二柄》,有删减)
【注】①子之:春秋战国时燕国的相国,他怂恿燕王效法尧舜将王位让给他,后来燕国差不多名存实亡了。②田常:春秋时期齐国大臣。齐简公四年田常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从此,齐国的政权完全由田氏控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常用德而简公弑徒:白白地 B.其臣而行其赏罚听:准许
C.则是群臣之情不效:显露 D.饰行以君欲要:约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主将欲禁奸,审合刑名 / 于其身也,耻师焉
B.明主之导制其臣者某所 / 某,而母立于兹
C.故劫杀拥蔽主 / 凌万顷茫然
D.非不说大功也 / 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已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B.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C.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D.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韩非提出了君主治国要“自用其刑德”的主张,用刑罚与奖赏来控制臣下。
B.第二段中要求臣子只做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事,言与行要相符,否则要加以惩罚。
C.第三段用子之、田常的例子告诫君主,如果“人主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那么就会难辨忠贤,难免有奸臣出现。不要轻易把大权让给臣子,以免国破家亡。
D.竖刁、易牙、子之能表面上投齐桓公所好,暗地里欺君篡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君主齐桓公的爱好和欲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
译文:
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
译文: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擢:提拔
B.于是遂斩庄贾以三军徇:示众
C.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之害:谋害
D.虽三代征伐,未能其义竟:穷尽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①三军之士皆振慄
②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③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④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⑤晋师闻之,为罢去
⑥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②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
B.穰苴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而后逆君命杀庄贾以立军威。
C.穰苴体恤部下,身先士卒,故凝聚士心,不战而屈晋、燕之师。
D.穰苴凯旋时,明大义,知礼节,雍容揖让,尽显儒将风度。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景公饮酒,夜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选自《晏子春秋》)
[注] 簠簋:fǔ guǐ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功。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之。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阴诋昌期。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天启元年还朝。一燝以次辅当国。其冬,首辅叶向高至。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其来,向高不悦。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燝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向高默然。昌期因备言一燝质直无他肠,向高意少解。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燝乃得善去。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及向高去,韩爌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爌皆具揭恳留。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忠贤恨不置。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四月晦,毙于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者讦:攻讦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功元: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之疾:痛恨
D.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其来沮:阻止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张差梃击一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魏忠贤指使人弹劾刘一燝和周家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燝免遭流放。
C.缪昌期嫉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深得魏忠贤等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
(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