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与理解。
三峡之秋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以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的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的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古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泄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      )-——(       )
近义词:(       )——(       )
(2)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          
                                       
“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的原因是               
                                          
(3)文章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    , 显示了三峡          
时的特点                              
(4)作者是按              顺序来描写三峡在              
景色变化的。请你在文中用“      ”划出来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5)从文中找出一个既有比喻又有拟人的句子写在下面。
                                              
                                          
(6)全文表达了作者赞美                            
热爱                         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散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短文,回答问题。
雷雨过后
雷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天边出现了一(道 到)美丽的彩(红 虹)。
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窗,让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碧绿的柳枝经过大雨的冲洗,变得更加绿油油的了。柔软的小草也醒过来,点着头淋洒下水滴,感谢阳光的照晒。
荷叶上滚动着几滴水珠,真(像 象)一粒粒珍珠,亮晶晶的。一只青蛙精神抖擞地蹲在荷叶上,使劲儿歌唱。一只蜻蜓张开翅膀,在池塘边飞来飞去,好像在表演舞蹈。
蚂蚁连忙来到地面,准备往家里搬东西。蚯蚓(专 钻)进稻田里,正在和小虫捉迷藏[cáng zàng]呢。蜘蛛慢慢地从屋顶、门窗上爬下来,趴在摇篮似[shì sì]的网上。一只小猫正在练习滚、扑、咬的动作。
雷雨过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张美丽的图画。
(1)划掉文章中( )里不正确的字。
(2)划掉文章中[ ]里不正确的读音。
(3)按短文内容填空。
()的图画 ()的小草 ()的柳枝 ()的水珠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乌龟脸红了
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太骄傲了,跑到半路上睡了一觉(jiào jué)。乌龟一刻也不停步,首先到了终点,得了第一。
不一会儿,森林电台播出了一条新闻:“喜报!喜报!龟兔赛跑乌龟得了第一。乌龟奋力拼搏,终于夺得金牌,成为乌龟家族中的第一个冠军。”
乌龟听着听着觉(jiào jué)得不对:我明明得了第一,怎么说我“夺得金牌”,又说我成了冠军?
乌龟连忙赶到电视台,找到台长百灵鸟小姐,要求更正,台长说:“汉语词汇是十分丰富的,‘得第一’可以说成‘夺金’,可以说成‘夺冠’,还可以说成‘夺魁’呢!”
乌龟听后,脸红了。是啊,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也讲过,自己不懂,还去要求更正,太不应该了。
(1)本文共有()小节,标上小节号。2%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写在括号里。2%
近义词:马上()反义词:虚心()
(4)森林电台播出的新闻是什么呢?请你用“”划出来。2%
(5)填空:“得第一”可以说成,可以说成,还可以说成。6%
(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什么道理?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2%
①汉语词汇十分丰富,“得第一”可以说成“夺金”“夺冠”或“夺魁”()
②只有平时踏实、认真地学习,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
③只要像乌龟那样奋力拼搏,就能取得成就,获得成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nèn)嫩的芽瓣(bàn);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tú)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rǎng)。树叶是大自然的邮(yóu)票,把一年四季寄(jì)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落叶邮票叶片一年四季
(2 )填空:
①一年有_____ 、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
②春天的树上,芽瓣(bàn)是();夏天的树上,叶片是();秋天的树叶颜色有()和();冬天的树下,满地是()。
(3)大自然的邮票指()。

课外阅读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2)在文中用‚___‛划出我们小学生该怎样煮书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煮书好处的句子。
(3)读了短文后,说说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4)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应该怎样还能学好语文?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 )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
a、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句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
b、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将庐山云雾比作()()()()。
(2)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天水相接,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①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俯看()仿佛()将来()挥舞()
(4)照样子再写几个词:一簇簇、一团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