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据图回答:图1和图2分别说明酶具有什么特性? 、 。
(2)图3和图4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
图3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从图4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a.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l号试管内加入l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l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向3号试管内加入lmL ,并振荡试管。
b.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 。
c.仔细观察各试管内 (现象),并记录。
②实验结果: 。
③实验结论: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④除pH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
求写出课题名称) 。
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和果酒制作的问题:
(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和;
(2)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
(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可用反应式:表示。
(4)利用玻璃瓶进行果酒发酵时,发酵液不能超过玻璃瓶容积的2/3,原因是。
(5)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在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
(每空2分,共10分)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AA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
①基因控制叶绿素合成的途径是。
②这一事实说明基因、环境和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2)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如右图)中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p。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胚囊中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①据此推测植株甲的A或a基因(填“在”、“不会在”或“可能在”)片段m上。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可以让植株甲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
Ⅱ.。
(共10分)
Ⅰ、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表示。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主要以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
(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CO2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Ⅱ、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 ,原因是。
(2)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Kg。
(共9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问题:
Ⅰ、(1)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2)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
Ⅱ、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据图回答:
(3)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号家兔。
(4)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若②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原因是。
(共10分)下图甲曲线表示在温度为25 ℃(该温度是该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强度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
(2)当E>C时,可采取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若遇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光最有效。当E=B时,若往温室内充入14CO2, 则14C的转移途径是(用“→”表示)。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图甲曲线中a点和A点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4)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若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