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甲曲线表示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表乙是某一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后的记录(空格中“√”代表乳光牙患者,“○”代表牙齿正常)。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表乙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2)图甲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克莱费尔特症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XXY,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患者,原因是_________(父方、母方)性原细胞减数第__________次分裂异常,形成__________(基因型)精子。
(3)请根据表乙统计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从遗传方式上看,该病属于________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4)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那么,该基因突变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_______,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增大/减小/不变),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健康人尿只含有微量的蛋白质,若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蛋白质。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对比验证你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质。
实验原理: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紫色反应,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成分无关。
实验材料: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等。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图是植物水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麦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________________.
(2)向培养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培养液中缺少镁离子,一段时间后,小麦幼苗叶片缺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配制的培养液浓度过高,小麦幼苗会出现________现象,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
(5)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研究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乙图,则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________,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对K+吸收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图中________段,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 ℃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红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水浴保温5 min。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 ℃的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将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4)食用土豆时,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几乎被小肠上皮细胞全部吸收,该吸收过程需要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________.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其中有________个氨基酸的R基团相同,这个R基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肽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
(5)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_,B.    (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讲).
(6)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R基团上.
(7)该化合物具有10个氧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R基团上.
(8)该外毒素在环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如图为人体内某种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合成抗体的场所是[③],加工并分泌的过程是③→
_→⑥→⑦,这一过程一方面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抗体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
(3)生物膜包括____________。它们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都很相似,都以为基本支架。实验证明⑤的内膜上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其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