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低温、强酸、强碱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C.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
D.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
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20 min,(乙)先光照5 s后再黑暗处理5 s,连续交替40 min。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O2和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符合下列哪项
A.O2:甲<乙,有机物,甲=乙 |
B.O2:甲=乙,有机物,甲=乙 |
C.O2:甲<乙,有机物,甲<乙 |
D.O2:甲=乙,有机物,甲<乙 |
如图所示,若甲表示CO2和H2O,则
A.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
B.Ⅰ是光合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糖类和氧气 |
C.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葡萄糖 |
D.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
如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 |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 |
D.甲图中E点和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
如图为某同学所构建的在睛朗白天植物叶肉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催化2→3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催化5→7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
C.图中的6全部来自叶绿体,产生的3不会释放到大气中而是扩散到叶绿体内 |
D.图中的7是H2O,其中的氢最终都来自于图中的1 |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共产生了18 mol 的CO2,且两种呼吸作用转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则它们共分解了多少摩尔的葡萄糖
A.35 | B.42 | C.24 | D.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