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太阳系其他行星各行其道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不大的是( )
A.生物活动 |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
C.火山的爆发 | D.煤和石油的形成 |
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
B.指南针剧烈摆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
D.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
下图表示,“四个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四个农业类型所在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制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
若乙为我国的某个地区,下列说法与乙符合的是()
A.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粮食的需求量大,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
B.长江三角洲地区,雨热同期,自然条件优越,粮食产量高 |
C.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和金低,光热充足,粮食产量高,粮食的商品率高 |
D.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的商品率高 |
下图为世界某平原上的历史名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世纪中期,当地开发资源兴起的支柱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A.钢铁工业 | B.旅游业 | C.高新技术产业 | D.乳畜业 |
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多 | B.背靠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
C.劳动力密集,旅游资源丰富 | D.河流提供了水源,内河航运条件较好 |
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该地旅游源开发的优质条件有()
①地貌独特,气候温和湿润②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③商业街的形成④陆路运输条件好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中N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的一段,且B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点,这一天B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B、C在同一经线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点位于()
A.昏线上 | B.晨线上 |
C.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 D.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 |
B点的纬度是()
A.66°34′ | B.70° |
C.75° | D.80° |
位于NB之间的任意点C此时太阳高度最可能是 ()
①小于0°②5°③15°④25°
A.① | B.②③ | C.③④ | D.④ |
图是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
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 | 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 D.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
在我国,驱动人口城市化的内在动力是( )
A.户籍制度 | B.城乡差异 | C.自然环境 | D.交通运输 |
图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 | B.城市热岛效应 |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 D.植被覆盖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