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有多种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处理好“魂”与“体”的关系,就必须( )
①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③不断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传播力
④处理好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
|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 |
| C.要反对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 A.物质的决定作用 |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D.实践的重要性 |
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意识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③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人脑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菜根潭》里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变害为利造福于民 |
|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
|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忽视规律 |
|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