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5+10+5分)
草 地 夜 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的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的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我就问他:“同志,你在哪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啊 ?”
“我吗 ?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拉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得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走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宾方向走去。
(1)“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3)“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是什么?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信”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
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5分)
姑母写信( )信笔涂鸦( )找到了自信( )
(3)从短文中找出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
①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②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
(4)文中德“脱胎换骨”具体指
(5)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和()。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6)这篇短文通过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在生活中要。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báo bó)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biǎn piā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
。
(3)划“”的句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5分)
(4)划“”的句子用了,将地球比作、,形象生动地说了。
课外阅读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我在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一人拉扯着我的妹妹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给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兴奋急切】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jì)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bā)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糊糊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手中荷叶里空空的,连馒头屑也不见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失望羞愧】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大声地嚷:“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一笑:“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悔恨悲痛】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厉害”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凶猛,难以对付;②严厉,严格;③剧烈,严重。短文中的“厉害”应选第种解释。
(2)“故伎重演”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老手法又重新施展。在这篇短文中指的是。
(二)认真阅读短文,尤其是画“”的句子,从【】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当时的心情,用“√”标出。
(三)文中三次写到母亲的一个相同的神情,那就是。从这个相同的神情,却能体会到母亲不同的情感:第一处表现了,第二处、第三处表现了。
(四)短文最后一句话说“我的童年结束了”,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五)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省略了怎样的内容?请展开想象写下来,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读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这句话的作用是:
(七)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
我爱秋菊
有人赞叹坚韧不拔的青松,有人欣赏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喜爱使人陶醉的音乐,有人称赞振翅高翔的鸿雁。而我,却喜爱秋菊。因为它婀娜多姿,香味芬芳;因为它不畏严寒,傲视寒霜。
秋天,许多娇艳一时的花儿枯黄 了,凋谢了,而秋菊却以惊人的毅力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看,那朵朵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如云,粉的像霞。再看那细细的、金黄的花瓣儿,向上卷着、翘着,像外国女郎的卷发一样,非常美丽。
菊花,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月季的浓艳重彩,但它花香而不刺鼻,花美而不耀眼,清新淡雅。
菊花的那股不畏险恶的精神十分令我赞佩。
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然而,菊花并没有被寒霜冷雾所征服,所吓倒。它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寒雾失败了,它恼羞成怒,一次又一次地摧残着菊花。然而,它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秋菊依然傲立怒放。
我爱秋菊。它那耐寒的本性鼓舞着我战胜重重困难。
(一)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 空。
(1)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2)比喻声势雄伟或规模巨大。()
(3)姿态柔软而美好。()
(4)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二)仿照“那朵朵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如云,粉的像霞。”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却喜爱秋菊。因为它婀娜多姿,香味芬芳;因为它不畏严寒,傲视寒霜。”后面第()自然段是在写秋菊“婀娜多姿,香味芬芳”;第()自然段是在写秋菊“不畏严寒,傲视寒霜”。
(四)作者在写秋菊时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进行描写。即先不写秋菊,先写其他事物,以衬托秋菊。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那细细的、金黄的花瓣儿,向上卷着、翘着,像外国女郎的卷发一样,非常美丽。”请你画出你心中菊花。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档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1)组词。
噪()燥()藻()
躁()澡()操()
(2)短文一共讲了了几种玻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填表。
玻璃名称 |
特点 |
用途 |
夹丝防盗玻璃 |
自动报警 |
防盗 |
(4)“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这里的“奇迹”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广泛举例说说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