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a→图d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a时期→图d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回答下列各题。

图d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a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能源的利用主要种类有所不同。读“世界能源替代趋势图”,回答题。

分析各能源替代趋势所占比例的时间发展规律,与K、L、M、N、P 5条曲线依次相对应的是(  )

A.石油 煤炭 太阳能 天然气 核能
B.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太阳能
C.太阳能 天然气 石油 煤炭 核能
D.天然气 石油 煤炭 核能 太阳能

有关上述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K曲线代表的能源我国进口的数量逐年增加
B.L曲线代表的能源在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在我国,N曲线代表的这种能源在我国东南沿海分布最多
D.P曲线代表的这种能源在我国四川盆地分布最多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

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下图为“某一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的线速度由大到小为丙、乙、甲
B.三地的角速度由大到小为甲、乙、丙
C.AO为晨线,BO为昏线
D.甲—乙—丙的方向,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由上图所示信息,可以判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3°26′N,90°E) B.(23°26′N,90°W)
C.(23°26′S,90°E) D.(23°26′S,90°W)

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  )

A.12时 B.9时
C.15时 D.0时

此时,新一天所占范围为全球的(  )

A.1/2 B.1/3
C.1/4 D.3/4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下列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
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②澳门人民填海造陆 ③湖南人民围湖造田 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强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太阳高度角大③云层薄、云量少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日照时间长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