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
|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 D.促进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形成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 B.明 | C.汉 | D.秦 |
隋唐时期,我国宰相制度的最大变化是()
| A.“掌呈天子,助理万机” | B.“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
| C.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监督 | D.“部权尽归内阁”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 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 |
| 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