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摘编自《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
(2)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4)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大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材料二……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与西方国家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康熙帝又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制。……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西方国家的贸易商船,清朝“听其自来,不许往贩。”每年来华商船不过几艘。…… 广东普宁县蓝鼎元著《论南洋事宜书》,论述闽广形势说:“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三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
(1)材料一中反映的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实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一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和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会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构建文明、公平、理性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
材料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明的政治主体、先进的政治文化、合理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以及和谐的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
(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
(3)请列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政治制度演变发展历史的了解有助于人们清醒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及其未来走向。
1)图l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部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以图2为例,简要说明在美国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中是如何确保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
3)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请你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法制建立上的重要成就及其意义。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 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 ……几乎所有二十个拉美国家政府一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归于无效。
一一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60 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莫斯科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一一摘自林克 (1990 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国家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 员。各国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演讲
材料四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一一摘自江泽民在乔治·布什图书馆的演讲
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有重要影响力。为什么美国能有这种影响力 ? 这种影响力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2) 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明显削弱了,其原因是什么 ? 这种状况的后果如何 ?
(3) 据材料三、四回答,中国对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