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曾指出:“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这里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 )
A.行省制 | B.郡县制 |
C.郡国并行制 | D.分封制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 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 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
“远东这两个国家(中国、日本)能将它们同欧洲的联系限制在严格监督下的、仅仅是断断续续的贸易之中。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和剧烈的变化。”材料中提到的两国“剧烈的变化”具体指
A.闭关政策最终破产,“天朝”观念得以改变 |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
C.被列强打开国门,开始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
D.封建专制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