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
|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
| 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
|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率站着,……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分土建邦”与“乱世”是因果关系 |
|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
|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
|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朝 |
《左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夏朝建立压迫奴隶的国家机器 | 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
| C.春秋诸侯争霸,天子有名无实 | D.秦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 B.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的条件 |
|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D.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B.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
| C.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 | D.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