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8月18日,山东青岛某一超市鸡蛋的价格每斤达到6.20元。市场信息显示,鸡蛋价格在近两个月时间里上涨超过30%,部分农贸市场批发价接近每千克12元,市民戏称的“火箭蛋”再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鸡蛋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因素是今年饲料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的上涨,鸡蛋产量的减少和中秋节的临近也是造成本轮鸡蛋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另外,前期肉价上涨让很多居民选择用鸡蛋作为代替,这也是推动鸡蛋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材料二:30年前,自行车、手表,录音机是人们的梦想;20年前,彩电、冰箱、洗衣机是人们的时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看大片、玩网购,全家出国去旅游”成了老百姓新的生活方式。十年前听都没听说过的网购,如今成了老百姓最平常的购物方式,仅2013年我国国内网购交易额就达到了1.85万亿元。旅游正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种时尚选择。某网站公布的“2014年旅游者出游意愿调查”显示,高达98%的受访者都表示今年有外出旅游的打算。2014年上半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1.64万亿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多变的价格”知识,分析鸡蛋成为“火箭蛋”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百姓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推动安徽经济发展,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2014年安徽省新增四项民生工程:面对就业困难群体多、就业形势复杂局面,新增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考虑山区库区自然灾害频发,新增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项目;为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新增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田水利建设事关“三农”发展,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纳入民生工程。
材料二:S省委领导班子通过街区走访、召开民主座谈会、网络民意调查等途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形成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提交省人大讨论并表决通过,为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一,分析安徽省四项民生工程如何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14年5月6日,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2014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578.03亿元。其中企业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保等民生支出184亿元。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开发的做法却屡见不鲜,如:号称300亿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最初声势浩大,最后落寂收场;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等,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请分析说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做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正确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材料:城镇化建设应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混乱的地下管网建设,无异于将我们放置在定时炸弹之上。”欧美的“共同沟”是成功的范例:城市管网由政府统一规划,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着眼长远,统一开挖、统一预埋管道,建设一步到位,统一管理维护,有偿交各个部门使用;各相关单位在管网使用和管理上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应用、协调一致、互通共享,切实提升城市运行总体效能。
结合材料,分析欧美经营城市的成功经验启示政府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 七大 |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
1956年, 八大 |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1982年, 十二大 |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
|
1992年, 十四大 |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可谓“国家年报”。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公布了近十年的基尼系数:
年份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基尼系数 |
0.479 |
0.473 |
0.485 |
0.487 |
0.484 |
0.491 |
0.490 |
0.481 |
0.477 |
0.474 |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下,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无所不在。“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
(3)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元素”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