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要勤奋,持之以恒,这样知识才能在脑中“根深蒂固”。 |
B.当山谷寂静得鸦雀无声时,他不由得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
C.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
D.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桃树上飘落下片片粉红的花瓣,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真是美不胜收。 |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 )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现在使用的汉子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B.甲骨文的“春”,写作“”,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季节,阳光普照,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林野遍布新绿。
C.汉子的构成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春”和“洋”两个字是形声字。
D.隶书确定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借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视觉上给人以齐整之美,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是典型的对比手法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宛如中国山水画,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周敦颐)(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知道这样做不值得,教师才能知道困难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清晨的薄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一则)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粘”,粘住。(《木兰诗》)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三峡》)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