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一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孔子对当时的经济变化持有什么态度?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提倡民生主义……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他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 列宁在1920年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在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策思想(或观念)有什么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历史上经济思想的认识。

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摘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3分)
材料二:《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2)材料二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1分)其根本目的何在? (1分)
材料三: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有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注:秕:中空不饱满的谷粒。子厚:柳宗元
《十批》:郭沫若所写的《十批判书》,批判古人,包括秦始皇
(3)请归纳该诗对秦始皇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材料四: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些。——2007年第6期《随笔》
(4)材料三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1分)据材料三说明其理由。(1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分,至少答出两点)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各自的主要学说。
(2)欧洲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对美国建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
(3)列举欧洲启蒙思想传入中国后所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回答:⑴从材料一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
⑵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⑶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⑷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在信息技术、电信或金融服务等将成为构筑新时代经济的关键性砖瓦的领域尤其不能如此。
——某国际组织总干事雷那托·鲁杰罗
请回答: (1)图10所示国际组织是什么?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该国际组织的?中国为什么要加入这一国际组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