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1870的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并归纳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图片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表现。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又是一柄双刃剑。中国为应对全球化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试举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材料五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2》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戈雷岛又称“奴隶岛”,与首都达喀尔隔海相望。这个岛历史上被西方殖民者用来贩运、关押黑人奴隶,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材料二 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激烈,杀人武器很快就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们拒绝干,欧洲就会向他们的对手提供武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掳掠他们的臣民,变卖为奴。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马克思
请回答:
(1)戈雷岛能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材料一、二、三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内在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下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出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士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家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材料三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理由。
(3)材料三说明了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4)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