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
C.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 D.人的是非善恶自固有的本性 |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
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抗日战争 |
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
C.洋务企业吸引 |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 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
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
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
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