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一位思想家指出,“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一切行之官法,有所费则国家承之,得利则归中饱”。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
| A.坚决反对学习西方 | B.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 |
| C.犀利批判洋务运动 |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B.西欧社会的转型 |
|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 D.整体世界的形成 |
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
| A.是否信仰上帝 |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
| C.是否反对君主制 | 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以下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 )
| A.“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
| B.“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
| C.“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 |
| D.“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①神职人员 ②苦修行善 ③阅读《圣经》 ④购买“赎罪券”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
|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
|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
|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