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 | B.理是世界的本源 |
C.无为而治 | D.仁者爱人 |
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 )
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
B.去粗取精,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 |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D.批判继承儒道佛的思想精华 |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
B.佛教盛行 |
C.道教有了新发展 |
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原因是()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展 |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
D.儒家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下列哪项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
A.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
B.太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
C.太学只有贵族官僚子弟可入读 |
D.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