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
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 B.浙商和晋商 |
C.徽商和晋商 | D.苏商和徽商 |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
A.唐朝前期的长安城 | B.北宋开封城 |
C.南宋临安城 | D.元朝泉州城 |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求 | B.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
C.加强对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管辖 | D.向西欧国家传授制瓷工艺 |
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
A.新石器时代晚期 | B.商周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魏晋南北朝时期 |